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备份  党群之窗  文化建设  东信人物
在追求中不断探索 在细节中用爱育人——记深度学习与先进智能决策研究所潘峰副教授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根植于爱”,潘峰热爱教育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从教二十年间,他用爱心教育关怀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钻研,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方向并树立坚定的目标。同时,作为创新实验班这样一个特殊班集体的班主任,他在追求中不断探索,在细节中用爱育人,秉承精英教育理念,努力让“卓越”成为班级标签。

教学途中不遗余力

在同事们眼中,潘峰是一名将教学工作当作事业的敬业爱岗的优秀教师。他工作踏实、乐于奉献、性格随和、风趣幽默。作为专业建设主要负责人,他积极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与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置、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指导等工作,负责树梁计划-郎世俊自动化创新实验班(班主任、班导师),在自动化专业建设、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工业智能专业申报、实验室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立体化教材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潘峰主讲的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辽宁省精品课程(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他注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接受能力进行教学,积极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融贯于实践之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负责建设的两门课程均作为国家在线课程MOOC开放,并已试点应用于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潘峰作为主要参与人编写的教材分别获得国家级精品教材一部、辽宁省精品教材2部、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他承担(参加)校级以上教改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奖励20余项,其中:“计算机仿真课群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以点带面 整体推进-以国家级精品课程引领质量工程立体化建设”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质量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开拓•创新•推广:以国家级精品教材为核心的多层次立体化系列教材建设(教材)”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制度导向和目标激励为核心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深化精品资源共享课内涵,引领多元化、国际化课程教学平台建设”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秉承精英人才教育理念,依托控制科学一流学科,构建拔尖人才培养平台-‘树梁计划’郎世俊自动化创新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以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获中国自动化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

潘峰作为创新竞赛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国际数模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全国二等奖2项;他作为主要负责人和撰稿人,申报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首批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自动化优势特色专业(省级)、工业过程管控一体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鞍钢自动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省级)等,全部顺利获批。

专业建设需要改革创新,同时也需要无私奉献和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于东北大学久负盛名的自动化专业和“智能+时代”新工科转型升级与新专业申报建设来说,教学改革之路更是任重道远。潘峰能够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投身于繁重的教学改革工作中,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夜半灯光下的汗水很好地诠释了他心中“行胜于言”的院训精神。

凭借多年出色的工作,潘峰先后荣获东北大学五四青年奖章(青年岗位能手)、我最喜爱教师、三育人先进个人、“德育双馨”优秀班导师、本科教学管理先进个人、实践教学优秀指导教师、创新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本科毕设优秀指导教师、信息学院优秀党员、教学突出贡献奖、本科教学评估先进个人、东北大学招生宣传先进个人、东北大学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并在国际教学会议、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实验室研究、东大学报、自动化教育年会等发表教改论文15篇。

特色培养探索创新

2013年,学校正式出台文件,全面实施“树梁计划”,正式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人才培养创新工作。为了更好地适应和落实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信息学院秉承精英人才教育理念,以自动化专业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背景,根据东北大学定位和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着力打造构建拔尖人才培养平台,创建了“郎世俊自动化创新实验班”。

潘峰作为实验班的班主任和班导师,积极开展《实验班运行实施方案》、《实验班学生遴选考核机制》、《实验班“导师制”试行方案》、《实验班培养计划试行方案》等保障机制与措施的拟定与推行工作;积极为实验班的学业进程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力求在全英课程、名师授课、课程优化、导师制、国际短期课程、创新实践课程等方面全面提升学生培养质量;大力提升全英授课和双语授课比例,目前已开展《MATLAB语言与应用》、《控制系统仿真与CAD》、《软件工程》、《数字信号处理》、《电机原理及拖动》等全英课程建设;全力推行名师授课制,以长江学者、教学名师领衔,选拔学院优秀教师为实验班单独授课,开设《自动控制原理》等12门专业基础课程,引领效应已初现成效;细致优化课程内容、调整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在突出课程实践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降低理论授课学时,在课程宽度广度上拓展学生知识面,深受学生好评;设置国内外专家学者短期交流课程,邀请英国、加拿大、西班牙、墨西哥等自动化领域知名学者为实验班开设专业前沿知识短期课程,并参照国外课程考核方式(全英文讨论、提交报告和自述演讲等)核定成绩,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过四年的努力探索和实践检验,郎世俊自动化创新实验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自动化专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已成为学院和学校本科人才培养的闪亮名片。

育人路上静待花开

潘峰作为一名东北大学培养的学生,母校情怀深植于心。正是二十余年的校园经历,使得他常常能以最快捷的速度、最有效的形式,抵达学生的灵魂深处,感动、温暖着他们的身心。

如果把育人过程比作一个系统,作为一名控制学科的教师,他觉得这是一个正反馈闭环控制系统:教师作为控制器,无论有多少外部扰动,面对每个时刻学生们的反馈信息,通过正向激励,达到立德树人的控制目标,实现良性循环的培养过程。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他始终秉承一个理念:“教育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育的功效绝对不是立竿见影的简单,但只要我们去想了、去做了,埋藏在学生心底的美好种子迟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虽然开花有先后,花期各不同,甚至有的就不开花,但丝毫不影响人家成长为参天大树”。

实验班组建之初,他会为学生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解读实验班的培养机制与培养特色,激励学生树立追求卓越的奋斗目标。在授课的教室里、在班集体活动中、在监考完毕后的考场上、在信息学馆的办公室里、在每一次学校路上相遇时,经常会看到学生与潘峰交流谈心。面对学生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结合自己和身边的经验教训给予指导建议,以过往学生的各种实例帮助他们树立求学目标,指明奋斗方向,践行“行胜于言、敢为人先、和而不同、居安思危”的院训精神。他经常和学生们说:“成功的定义有很多种,不管你的理想是什么,不攀比他人,怀一颗感恩之心做好自己,踏实走好每一步,过好每一天,每个今天都比昨天有新的收获,就是成功”。     

二十年的执教生涯中,他与一批又一批学子并肩同行,每每看到学生们坚定的眼神、自信的笑容、成功的喜悦,心中洋溢着一名教育工作者特有的欣慰与幸福。

谈及所取得的成绩,潘峰很淡然,他说:“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必营造那么多波澜壮阔的豪迈。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教师,每天去做该做的普普通通、琐琐碎碎的小事,做真做实,微小之处的坚持最能成就一个人。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以平等的视角换位思考,用关爱拉近师生距离,深触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个细节,育人育德育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转身走出你的门口,你自己的会心一笑,就是为人师的成功。”

每个毕业季,潘峰总是与学生共勉:人生就像旅程,每一段都有学生的身影,感谢在旅程中能与学生们同行,期待着,你们心中烙刻着东大精神的传承,成为璀璨东大夜空的繁星,不求最亮,但要闪烁不停!